想自知之明就要明白自身感觉结构

人一生中有选择改变自己感觉结构的权力

——读《灵魂的位置》笔记

胡大江

人以知觉框架模式划分

       《灵魂的位置》一书的作者加里·茹卡瓦在书中研究人的时候是将人根据两种感觉结构分成两种类别的人,一种是用五个感官感受作为意识基础的人(term five-sensory),另一种是以人类全部感觉器官以及知觉复合成为一种复合感受作为基础再进一步去进行感受的人(term multisensory),这种人的感受不但包括对外界信息的感受,还包括进一步地去感受思维运动中产生出来的新的信息,这种知觉所接受到的信息是那些单纯地只用单一感官感受和接受外部传入感官的信息的人所知觉不到的,也接收不到的。

        人类思维运动中产生出来的新的信息包括非自然产生的信息,即人造的主观信息。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必须要将自然信息转换成为概念信息,因此才能够在自然界中去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同时,这种转换还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进化的根基。但是,概念的建立必须以人类心理因素中概念恒常性知觉作为依据,然而,恒常性知觉具有概念化固定图形符号文字局限性本质,这也就无形地造成了个体的人必然被外部社会现有意识信息框架所影响,造成了个体的人被现有意识框架控制的可能性。因此,认识人的知觉中的恒常性知觉的存在,在感觉中超越恒常性的局限,对于我们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五官感受的人虽然也是以个体为中心去接受信息,但是,在他们的思维框架中。人、社会和自然三者是分割开的,他们自认为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种个体的人,其实并不真的是他们自己所愿意成为的那种个体的人,所有个体人事实上都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存在迫使每个个体人成为了他们现在的那种人。人们不但意识不到自己是社会的人,当然就搞不清楚自己是社会中的哪一种人。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不承认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总是以自然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向外部世界索取物质以便不断地去刺激自己的感官。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理想追求全都是建立在这样的感官刺激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社会地位、职位、名誉都是一种外衣。这些外衣与他们的需求内含往往并不相符,与他们的能力、技能也没有关系。这类个体人完全可能是非常聪明、智慧非常高、办事能力非常强、外表形象非常符合现今的人的审美标准、道德行为举止都非常优秀。但是,如果他们并没能够脱离虚假外衣意识框架的蒙骗,他们所追求的很可能是他们自己也想要去反对的东西。

        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物理学家、科学家是属于复合知觉的人,是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结合统一者,宗教圣人、哲学家也是这种人,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是这类人,当然,他们也会受到时代知识水平的限制,但这不是本质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二○○一年二月十八日      


批判思维技巧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问题的辨认与澄清

你是否发现并不总是“善有善报”。你如此对人,人并不以相同的方式对你。你是否曾想过要让我们这个星球更美好更清洁?你是否想过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都是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联系着许多其他的社会学家想要解决的问题。你认为他们会怎么去做呢?

在你能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你必须非常清楚这些问题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称为“问题的辨认与澄清”。在这一步里,你要尽可能地把问题描述清楚。

社会学家必须学会如何去取得问题的核心部分。他们要求如何做出有意义的提问。他们要对许多的信息进行比较对比。然后他们要确认哪一些信息是与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并使用这些相关信息,而将其他的信息放置到一边去。社会学家已经发现他们使用以下这五个批判思维技巧能够测定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之处:

技巧一:清楚地表达问题
定义:有能力去专注一个问题的确切的自然形态,把问题转换成文字的表述。

技巧二:辨认出问题的核心部分
定义:有能力从一个信息中辨认出问题主要的要点或本质。

技巧三:做出有意义的提问
定义:有能力去提出有思想性的、有挑战性的提问,它可以把你引导到更深刻的层次去更深刻地理解认识这个问题。

技巧四:做出比较
定义:有能力去接受问题的一致部分和差异部分并能够描述问题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技巧五:确定问题的相关关系
定义:有能力去决定哪些信息对于这个问题是有关联的,哪些是没有关联的。

类似技巧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